183 两相夹击-《大唐:从流放皇子到千古暴君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“轰!”

    外城门轰然倒塌,大批蜀军冲杀了进来。

    自从拿下城楼高点,这城门的布防便全部撤离,蜀军得以安然进入。

    但这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,他们还要向内城门冲击而去。

    内城门的城墙并不高大坚固,也无城楼可供仰仗。所以,一旦打进去,便是与吐蕃守军的正面冲锋。

    李恪高声呼喝,让先头部队稍作休整,后方的主力大军前去攻城。

    高原环境中,体力的合理分配很重要,若最前方的先头将士只顾冲锋,要不了多久,他们都会力竭。

    巨大的攻城锤被扛了起来,继续朝内城门冲锋而去。

    “轰!轰!轰!”

    三声撞击声响过,内城门也抵挡不住,倒塌下来。与此同时,吐蕃人的利箭已然射了出来。

    蜀军早有防备,他们顶起战盾,扛着箭雨,向前冲锋而去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城内的吐蕃人也冲杀而来,两股部队在内城门遭遇,猛烈厮杀起来。

    蜀军是集团作战,以十人为一个小组,紧密抱团,有人负责扛盾冲锋,有人负责持长兵突刺,也有人手持重锤巨斧,负责致命一击。

    这般组合冲击,即便冲到人堆里,也能有效抵挡来自各方的攻击。

    吐蕃大阵后方,也托正拼命驱赶着吐蕃将士上前,顶住蜀军的第一波攻势。

    他已能看出,肉搏战中,蜀军的战力更强。

    但好在城门狭窄,吐蕃人不断上前,凭借着人数的堆积,也能暂时守住内城门。

    这种打法,完全是靠人头堆积,暂保城门不失。

    但也托之所以敢这样做,自然有其道理。

    他是经验丰富的战将,自然清楚,吐蕃人最大的仰仗,就是这座高原。

    在高原作战,吐蕃人的体力绝对强于唐人。

    别看蜀军现在冲杀得勇猛,一时占据优势。

    但只要吐蕃人顶住了第一波冲势,蜀军便会因不适应高原气候而筋疲力尽。

    而吐蕃人常年在高原生活,早已适应了气候,到那时仍是生龙活虎。

    这场对攻战,越往后拖,对吐蕃人越有利。

    也托估摸着时间,他算计到对方体力该有所减弱,又一次调动大军,准备将蜀军打出城外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