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但他们依然不满足。 所以。 不少人都在抗议。 希望能够和蜀国一样的待遇。 李恪对此不屑一顾。 蜀国的民众,当初是他的基础。 他为了安抚那些民众。 不得已才做出那样的决定。 如今蜀国的民众收入高了。 税负即使是没有改变。 但缴纳的税也很多。 南诏国这么贫穷。 还想跟蜀国一样的税负? 那不就等于是蜀国在白养着南诏国吗?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 哪怕李恪没有任何的意见。 蜀国那边的百姓也不会乐意。 这一次,李恪前来的时候。 也带着一批蜀国的百姓前来。 他需要让蜀国的百姓在这里,带动这些南诏国的百姓进步。 这些南诏国的百姓,目光狭隘,收入很低,还很懒惰。 越是落后的国家越是如此。 所以,需要蜀国的百姓来给他们做榜样。 而且这些蜀国的百姓,也会以身说法。 证明只要服从李恪的领导。 他们就能有光明的未来。 一个两个人自然是没有任何说服力的。 但是只要人数多了。 那说服力自然就强了。 因此。 李恪直接让蜀国那边过来了一百多人。 这一百多人,放在数十万的南诏国百姓当中。 自然算不上什么。 但当这一百名的蜀国百姓全都聚集在南诏国的首都的时候。 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。 为了能够让这一百名蜀国的百姓尽快适应南诏国的生活。 李恪还让蜀军陪同他们。 尽快帮他们建造好属于他们的家园。 帮他们开垦荒地,建造起纺织厂等等。 李恪也鼓励他们,可以和南诏国的百姓通婚。 这样做,也有利于加快他们的融合。 虽然说南诏国首都有几万人。 而蜀国的百姓只有一百人。 但相信。 随着时间的推移。 这一百人的生活越来越好。 南诏国为了赶上蜀国百姓的生活水平。 也会不自觉的努力起来。 这就是一个良好的作用。 虽然只有一百人。 第(3/3)页